
以前,也不时听闻某景区免费开放,但多半是旅游淡季的营销噱头,往往持续时间短(一日或数日)、受益者少(本地居民或特定群体)、景区知名度低(质量等级不高或新近打造)。如今,一些知名景区拓展思路,在传统旅游旺季给广大游客“送福利”,动辄持续数月。前所未有的力度可谓诚意满满,折射出景区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积极作为。
景区免门票,一听就上头!乍一看应该是吸引游客的利器,但很多网友也不买账。这只减头道门票,民营景区还不减免,能招来多少游客呢?
1. 重点景区真金白银免门票,确实能引流
免费是“流量密码”,运用得当就能转化为“产量”,强力拉动旅游业稳经济、促消费。比如,华山景区在去年6月份率先实行景区免门票政策后,网络热度持续位居国内景区前列,既有盛名又有实惠,6月当月共接待登山游客28.9万人次,占1月份至6月份接待游客总数的73%;旅游直接收入1.03亿元,占1月份至6月份旅游直接收入的71%。而且,好山好水亮出来后,荒郊野岭的野游现象也可能随之减少。
2. 除了能引流,减免门票还可以让一些地方和景区摆脱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什么时候“门票经济”才能退出历史舞台呢?
很多景区是天然形成的或者是古代遗存,本就没有太多的建设成本,往往吃了政府补贴还要再让游客掏钱,等于收了二茬税,而且部分地区过分依赖门票,甚至门票高到两三百元一张,并不利于周边产业的发展。
真正免门票的景区,也往往传出佳话。比如,杭州西湖景区实行门票免费后,虽然门票收入没有了,但数据显示,只要每位游客在杭州多留24小时,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会增加100亿元。这不仅弥补了门票收入的缺口,还能提升社会形象。
3. 减免门票还不够,提振旅游,得打组合拳
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行业关联性强,涉及的相关产业和就业特别多,对于地方来说,可能减免头道门票还远远不够,除了真金白银让利,还可以通过营销带动、住宿优惠、和OTA平台合作等等方式,来把旅游成本降下来,把服务提升上去,才能真正想把游客吸引过来。
相信如果景区能少些套路、多些真诚,通过免费开放等途径让游客得到了实惠,免门票政策肯定是个让景区迎来生机,值得鼓励的好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