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景区运营商都或多或少地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建设智能景区就是按照政策要求购买一批最先进、最高端的智能软硬件,并在景区内建设一个大数据中心,这就是智能景区。但是虚拟现实和风景沙盘是否改善了旅游体验;景区内的官方网站以及门票口是否有日常维护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理解这些产品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我们应该知道,建设一个智能景区必须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理念。因此,重建设、轻使用的理念对于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景区服务水平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更谈不上能否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那么,在投入智能设施和设备后,做好日常维护工作是否明智?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即使我们建立一个景点的全景旅游,购买一个售票系统,甚至指定一个特殊的人来维护景点的官方网站,并定期检查设备故障,这只会提高景点的智能服务质量,并做好智能景点的一部分。事实上,智慧旅游的定义还包括管理和营销,这也说明了景区智慧建设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这就要求景区管理者从全局出发,有顶层规划的意识。因此,要成为一个聪明的景点,我们应该有整合的能力。要整合什么?当然是所有的旅游资源。
有些人可能会问,这应该是一个问题,考虑在团体型景点。中小型景区和单体景区的经营范围有限,手头的资源无非是门票、观光巴士或景区内的一些小型二级项目。然而,如果我们只从景区内部入手,这就违背了旅游本身的意义。对于游客来说,去哪里是出发前要确认的第一选择,任何旅行实际上都围绕着这个核心。
因此,如果你掌握了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你实际上就掌握了旅游的导向权;只有建设一个智能旅游目的地,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智能景区的理念。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往往不会想到省市等行政区域的名称,而是想到具体的景点,也就是说,目的地的具体体现最终是在景点。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景点和旅游目的地都保持着很强的相关性。